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080500                                                                                                                                                                              

一、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以创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研究生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使其具有坚实的材料制备、性能研究、加工设计等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熟悉所在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材料的制备工艺及设备、材料性能的测试手段与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应用外语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材料学(水泥基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轻制建筑材料等制造)  

2. 材料物理与化学(太阳能等电池材料制造,能源环境催化材料等)  

3. 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防水材料、隔音保温材料等制造)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基本为3年,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 1.5 年。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如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各种环节,达到提前学位论文答辩要求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时间不超过 1 年且不少于 0.5 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各种环节,可申请延期毕业,延长时间不超过两个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分计算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每 16 学时为 1 学分,以实验教学为主的课程每 32 学时为 1 学分;每门课原则上不应超过 3 学分。硕士生所选课程经过考试(查),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总学分应不低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 19 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 9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学术报告 1 学分,实验技能或工程实践 1 学分,开题报告 1 学分。跨专业或同等学力研究生,补修录取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两门,不计入硕士学分。完成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修满学分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土木水利(0859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重德重能,善学善建”校训为导向,培养掌握土木水利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科学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恪守学术道德,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富于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祖国服务;

   (2)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勇于开拓、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理念,业广惟勤、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掌握本领域内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对相关专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熟悉相关领域的规范,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毕业生能够从事工程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文献资料、应用外语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       

二、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研究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设计与微结构调控方法、工艺优化与绿色制备技术、服役性能提升技术、修复加固与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在超低能耗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利用、混凝土裂缝修复与自修复材料、微生物-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功能高分子材料、健康建筑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建筑一体化等方面开展研发和应用。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3 年,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专业实践,该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少于 1年,有工作经历的不少于 0.5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进行。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如提前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分,并符合提前毕业答辩要求且学位论文答辩合格,可申请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的,可申请延期毕业。提前毕业,提前时间不超过 1 学年且不少于 0.5 年;延期毕业,延长时间不超过 2 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位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以及必修环节。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 17 学分;选修课不低于 7 学分;必修环节 8学分,包括:开题报告 1 学分、创新创业活动 1 学分、专业实践 6 学分;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应结合专业方向选择不少于 2 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